一、學院簡介: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位于石家莊市青園街,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國辦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創辦于1955年。歷經河北省戲曲學校、河北省戲劇學校、河北省藝術學校等發展階段,2001年經河北省政府批準升格為高職院校。在60余年辦學歷史中,學院扎根燕趙文化沃土,孕育傳承“愛生如子、愛校如家、愛藝如命”的河藝精神,形成了獨特的辦學傳統和辦學特色。學院曾先后被評定為“省部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藝術學校”、“省級文明單位”、“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學院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也是省內唯一一家文化行業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點。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400余人,教職工3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04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80人。另常年聘有于魁智、李勝素、于文華、梁召今、于麗娜、王少軍等一大批藝術名家擔任學院客座教授。
學院舉辦高職和中專層次教育,設有音樂、舞蹈、美術、藝術教育、戲劇、文化管理、影視等專業系和基礎教學部、社會教育部、中專部等教學部,現有大專專業31個(含方向),中專專業5個。其中,音樂表演(聲樂方向)為河北省省級示范專業,河北民間舞、聲樂表演、繪景技術、教師舞蹈技能、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為河北省省級精品課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被評為全國藝術職業院校骨干專業。舞蹈系建有河北省首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舞蹈實訓基地。影視廣告、美術(舞臺美術方向)2個專業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專家組驗收。
二、桃李芬芳
學院在辦學歷程中名師薈萃,育人成果顯著。先后有宋德珠、賈桂蘭、劉香玉、齊蘭秋、周樹堂、王懷騏、張榮培、金雪琴、羅惠蘭、錢浩梁、馬子興、肖月珠、楊正華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在校執教,培養了辛寶達、李勝素、彭蕙蘅、許荷英等24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培養了于文華、梁召今、于麗娜等優秀歌唱家,培養了以王少軍、張國君為代表的一批美術家,以龐彥強、周大明為代表的文藝理論家,以楊勇、張立軍、李北達為代表的舞蹈教育家,以趙燕國彰、楊志剛為代表的影星視星,以及各類文化藝術人才13000余名。許多校友成為優秀的文化事業管理者和文化企業家。學院師生積極參加省內外重大文藝活動,多年走上央視春晚舞臺,在國家級重大專業賽事中屢獲殊榮。
三、學院成就
學院以“崇德 尚藝 惟美 求新”為校訓,緊密依托文化行業,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形成了以教學促實踐、以實踐帶教學的育人模式。近年來,先后獨立創排河北梆子《孟姜女》、《犧牲》以及舞劇《紅山女神》,在省內外巡演取得良好反響。2014年,學院啟動人才培養“提質提效”活動,師生在多項國家重大藝術賽事中連獲佳績,獲得“文華藝術院校獎”全國青少年戲曲比賽金獎、CCTV學京賽金獎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等,獲獎層次及數量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來,師生獲省級以上專業比賽獎項累計達200多項。
2013年12月,學院第一次黨員大會全面總結了升高職12年來的各項工作,明確提出要堅持“特色興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的方針,扎實推進教育質量提升、辦學條件改善、規章制度建設和黨的建設四項工程,深入實施質量與特色戰略、開放辦學戰略、大學文化建設三大戰略,確立了建設特色鮮明、質量一流的高職藝術院校的奮斗目標。
2015年,學院舉行了隆重熱烈的60周年校慶活動,凝聚力量,繼往開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一代河藝人滿懷信心與激情,將秉承優良辦學傳統,以更加開放的視野謀劃學院發展,努力為河北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續寫河藝更加壯美的新篇章。
四、專業系簡介:
音樂系
音樂系具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聚集了我省乃至全國頗具知名度的優秀教師,擁有河北省音樂表演藝術教育最雄厚的師資力量,部分專家教師在中國音協及河北省音協擔任重要職務,如文化部“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獲得者王文旺,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專業銀獎獲得者、河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主任陳紅,中國音樂金鐘獎銅獎獲得者王曙亮,“當代中國教育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古箏教育家劉巧君,教育部高職高專表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左瑞祥等。
音樂系現開設音樂表演(聲樂方向)、音樂表演(鍵盤方向、中國樂器演奏方向、管弦打擊樂器演奏方向)、現代流行音樂、鋼琴調律、音樂制作等專業。培養適應社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必備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從事演唱(演奏)、教學、輔導等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音樂表演專業人才。音樂表演(聲樂方向)被河北省確定為教學改革示范專業,聲樂表演課被確定為省級精品課。
音樂系設有青年管弦樂團、合唱團、民樂團、箏樂團、電聲樂隊等,多年來排演了大量中外藝術作品,代表學院多次參加國家級和省級文藝演出,贏得了社會及專家的廣泛贊譽。
舞蹈系
舞蹈系設有中專、大專兩個學歷層次,開設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舞蹈教育、國際標準舞等專業。自辦學以來,有上百名優秀教師在這里辛勤耕耘,培育了大、中專共2000余名舞蹈學子。
目前該系建有舞蹈表演專業國家級示范實訓基地,舞蹈表演專業獲批河北省教育廳創新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同時取得文化部行業指導委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系內擁有河北省舞蹈教育領域中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專業教師中有20多名畢業于享有國內舞蹈教育最高學府的北京舞蹈學院,其他教師也都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該系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成果豐厚。自2006年起,在校師生參加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至今先后有金暄、楊緋、高偉等10名教師榮獲文化部園丁獎。
近年來,舞蹈系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荷花杯”校園舞蹈大賽、華北五省市和河北省舞蹈比賽等各類專業賽事中摘金奪銀。原創舞劇《尋》和舞蹈《羅漢之門》均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重點扶持項目,分別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舞蹈比賽和全國“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學優秀展演獎。原創河北民間舞《生靈》榮獲第八屆華北五省舞蹈比賽專業組編創、表演雙項金獎,憑借多元融通、多元視角、實踐育人的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2017年創排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項目舞劇《大道記憶》和原創當代舞劇《尋》成功首演。
為提升舞臺演出實踐技能,與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等國內多家知名媒體及上海歌舞團、深圳東部華僑城等大型專業演藝集團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長期穩定的舞臺實踐基地。多年參加中央電視臺第一頻道春節聯歡晚會及全國大型文藝演出,將教學過程與舞臺實踐零距離對接,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術系
美術系教師全部畢業于國內知名藝術院校,知識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年富力強,頗具現代意識,副高級以上職稱及碩士研究生比例占全部教師的60%。著名美術家、河北畫院創始人王懷騏先生曾在該系執教。現任教師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并參加國家級作品展覽,已成為國內美術與設計界權威人士和行業專家。美術系主任郭志紅曾獲第一屆“愛我中華”全國油畫、中國畫比賽特等獎、中國四季美術展銅獎、中國風景油畫展三等獎。油畫作品連續入選第九、十屆全國美展,第九、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教師黃繼田榮獲全國水彩大展金馬獎,作品被中國美協收藏,并入選第七屆、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教師徐冰參與創作的作品《敵后抗日持久戰(地道戰)》入圍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教師王旭被泰國政府授予教育杰出貢獻獎和促進中泰友誼金盾獎,2000年被載入國務院外交部杰出出國人才庫;教師王海豐作品《回航》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提名獎。
美術系現開設舞臺藝術設計與制作、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工藝美術品設計、美術教育、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網頁設計方向)等專業。2011年《繪景技術》課程被確立為省級精品課程;2012年舞臺藝術設計專業成為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2017年被評為全國校企生產性實訓基地牽頭專業;2017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被評為全國藝術職業院校骨干專業。該系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現代美術與設計理論、藝術素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前沿視野的專門高等藝術職業人才。學生畢業后均能適應職業崗位需要,熟練掌握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創意能力和設計手段,適應藝術教育、展演機構、藝術領域、信息產業、印刷出版、工藝制作、廣告媒體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創作、設計、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
藝術教育系
作為學院唯一師范類專業系,藝術教育系成立于1993年,現開設音樂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傳承深厚的河藝文化底蘊,藝術教育系積累了豐富的藝術教育經驗,建立起教學、表演、科研、實踐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河北省中小學、幼兒園及各類培訓機構培養了大批藝術師資。
音樂教育專業以小學教師、藝術培訓機構的音樂教師為主要培養方向,著力培養學生的教學、表演、策劃等綜合能力。學生不僅系統地掌握中外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教學教法,而且在聲樂、器樂、舞蹈等技能上均衡發展,具有一定的節目組織能力、編創能力,能夠從事青少年音樂教育、藝術表演、群眾文化藝術普及等工作。
學前教育專業以幼兒教師和幼兒藝術教師為主要培養目標,著力強化舞蹈、音樂、美術、兒童劇表演等藝術特色,培養“基本型+提升型”人才。學生既掌握扎實的幼兒教師專業知識和能力,同時具備一項藝術專長,就業競爭優勢明顯。注重與幼兒園合作辦學,推進師徒帶教,將課堂搬入幼兒園,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零距離,著力打造優秀幼兒教師成長之路。
藝術教育系實訓設備設施完善,建有琴房、高標準排練廳、數字化微格教室及幼兒園模擬實訓室、奧爾夫實訓室、手工環創實訓室等實訓平臺,職業氛圍濃厚。同時積極推進“開門辦學、校企合作”,構建起教育見習、課程實訓、跟班實習、頂崗實習四個層次遞進、三個年級貫通、校內外兩級實訓的實踐教學體系。
戲劇系
戲劇類專業是我院建校初期的主干學科,經過60余年發展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戲劇人才培養基地。名師名家輩出,京劇四小名旦之一宋德珠及賈桂蘭、劉香玉、錢浩梁、羅慧蘭、田春鳥、肖月珠、張志遠等戲劇名家、藝術家、教育家曾在這里執教。河北省28位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當中,有辛寶達、李勝素、彭蕙蘅等24名出自該系。還有一大部分優秀畢業生如于文華、賀繼紅、韓英群、劉利偉、武松等分別在歌唱、導演、制片、影視劇創作等領域獲得全新突破。
戲劇系多年來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現有在職教師29人,外聘教師24人。其中高級及以上教師31人。戲劇系現主任彭蕙蘅為國家一級演員,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戲曲梅花獎,主演了《美狄亞》、《武松殺嫂》、《楊門女將》、《洪湖赤衛隊》和原創劇目《孟姜女》、《犧牲》等30余出戲劇。此外,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紅梅金獎獲得者劉文靜,二級演奏員、中國戲劇紅梅金獎獲得者王鐵,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武銀嶺獲得2016年“國職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近年來,戲劇系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狠抓內涵建設,教學成績顯著,學生頻獲中國戲曲“小梅花獎”。學生尤雅瑩、康佳歡、康佳樂、李曉、郭威等在校期間屢獲國家級大獎; 2014年,“文華藝術院校獎”—— 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戲曲比賽中,學生孫娜以河北梆子《武松殺嫂》奪得地方戲青年組唯一金獎,學生馬敬帥以河北梆子《火判》獲銀獎。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屆全國戲曲院校京劇學生電視大賽中,學生尤雅瑩以《失子驚瘋》片段獲得金獎,取得歷史性突破。2015年7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戲劇系2012級河北梆子表演專業學生康佳歡榮獲一等獎;康佳樂斬獲二等獎第一名。2016年7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生康佳樂榮獲一等獎第一名,學生郭威斬獲一等獎第五名,此獎是一等獎中唯一的生行演員,學生李曉獲得二等獎。此外,戲劇系不斷提升辦學層次,已經與中國戲曲學院合作開展了河北梆子本科生的培養,近20名學生就讀于中國戲曲學院。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2015年的高考中,戲劇系有43名學子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國內藝術名校。
文化管理系
文化管理系開設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文物修復與保護、高速鐵路客運乘務、空中乘務、國際郵輪乘務管理、模特與禮儀等專業。該系將專業定位于圍繞舞臺表演藝術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與學院其它專業“魚水共融,協調發展”。同時,還擁有一支優勢互補、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教師學歷層次高、行業經驗豐富,在學生專業培養、實訓操作方面卓有建樹。
文化管理系注重學生健全人格和較強綜合職業能力以及良好服務意識的培養,堅持“追求品質、潛心育人”的管理理念,積極引進校企合作的培養方式,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認可。該系建有航空模擬艙實訓室、語音實訓室、職業形象塑造實訓室、陶瓷標本實訓室、古籍字畫裝裱實訓室、演出經紀實訓室等實訓場所,并在全國各大航空公司、鐵路局和大型演藝經紀公司、劇院場館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同時聘請了大量來自行業系統的有著豐富實踐、管理經驗的專家和學者為兼職教師,為學生帶來精彩實用的實戰型課程,講解著行業實時動態和多年積淀的寶貴心得。保持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行業發展同步,是文化管理系教學的最大特色與亮點。
影視系
影視系培養文化傳播領域應用型、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現設有播音與主持、戲劇影視表演、影視編導、攝影攝像技術、影視多媒體技術、動漫制作技術和影視廣告等專業,形成影視類專業集群。
影視系師資力量雄厚,形成了學院專任教師和省內外享有盛譽的知名教授、學者和文化傳播行業資深專家共同組成的教學團隊,如全國“金話筒”獲得者河北電臺新聞中心播音部主任、首席播音員紀青云,河北話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于連增,河北影視創作中心國家一級導演于文運、河北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楊月欒,邀請總政話劇團一級導演田甬為專業建設指導專家,聘請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鄧南林為教育督導,在加強與行業界交流與合作的同時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影視系現建有裝備精良、功能完善的實訓室、模擬演播室、高標準錄音間、攝影攝像實訓室,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實訓環境。先后與河北電視臺、河北廣播電臺、河北話劇院、河北影視集團等文化傳播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已成為河北省影視界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五、校園文化
學院圍繞“立德樹人”主題,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曾榮獲河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二等獎。成功舉辦“謳歌新時代 青春頌祖國”師生合唱比賽、“喜慶十九大健身為祖國”秋季運動會、“撿起身邊的每一片垃圾”五四青年節活動、“不忘初心”優秀畢業生匯報演出、“砥礪品質 磨練意志”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等活動,參與人數達11000余人,形成了具有藝術學院特色的系列校園文化品牌。開展“首屆街頭藝術秀”、“吉慶十九大 鼓舞河藝人”演出、手工社作品展等社團活動,目前活躍社團20余個,年度參與活動1000余人次。建立“微思政新媒體中心”微信公眾平臺,累計關注人數3000余人,年度發布文章百余條,瀏覽次數十幾萬次,曾獲得河北省搞笑微信公眾號排名前三名。
五、獎、助學金
結合國家政策和學院實際情況,我院形成了針對優秀學生、貧困在校生、貧困畢業生的資助系列政策,主要涵蓋獎、助、補、免、貸等五大方面的資助體系。每年約為在校生發放國家獎、助學金220萬元,發放各類補、助資金40萬元,免學費、教科書費、住宿費100萬元,辦理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110萬元等,各級資金共計約500萬元,資助1200人次。校內勤工助學、退役復學學生學費資助、退役士兵教育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求職補貼、征兵入伍學生學費補償;中職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免學費,建檔立卡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免學費、住宿費、教科書費;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等。
六、就業指導與服務
學院圍繞“規劃、就業、創業”主線,以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為內容,以課堂教學、個性化就業咨詢為抓手,以就業網絡信息服務為平臺,以創業孵化園、社會實踐基地為陣地,形成了全面開展就業、創業服務的工作體系。
2010年設立了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創建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教研室,編寫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求職擇業指導》等教材,《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于2013年5月被評為省級示范課,學院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校本課程,獲2017年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學院深度開展的創業沙盤教學,在《創業基礎》課程上讓學生體驗真實創業過程,使課程與實際結合更為緊密。
2017年學院出資開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為學生的優秀創業項目免費提供場地和全程指導,使學生及其創業團隊在經營管理、資本運營、團隊協作、風險競爭、法律契約、開拓創新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通過“學生創新創業社團”開展了創業知識講座、職業技能培訓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動了整個學院的就業創業氛圍。2006年以來,學院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河北省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洽談會,輔以每年30余次的中、小型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實現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快捷互選。此外,學院積極向用人單位問計納策,連續多年舉辦藝術人才培養座談會,實現了學院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
微信公眾號“河藝招生就業指導處”收藏用戶千余名,及時推送學院就業創業、單位招聘等相關信息,極大地方便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使用,成為學院就業推薦,信息服務的主陣地。
咨詢電話:0311-86665001、86663618
學院網址:http://www.hebart.com
QQ:2869308304 郵編:050011